内容来源:赛柏蓝
长期以来,我国新药上市数量少且价格奇高,用不上、买不起新药的问题亟待解决。
十八大(2012年)开始近10年来,我国的药物可及性已得到大幅提高。
所谓药物可及性,就是患者对所需药品能否用得上、买得起、买得到,本文即从这三方面展开分析。
01 用得上
一、加速进口
新药研发投入大、耗时长、成功率低,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较弱,如单凭自己研发则难解燃眉之急,所以必须首先加速进口。
国务院决定,自2018年5月1日起,取消28项药品的进口关税,以加快创新药进口。
2012-2021年,共有753款进口新药首次在中国申报临床,2015年的《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》(国发〔2015〕44号)发布后,我国首次IND进口新药数量增长开始提速,由2016年的36款增加到了2021年的154款,五年增长了3.3倍。
同期,在我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(NDA)的进口创新药共有333款,由2016年的36款提升到了2021年的52款,五年增长了44%。(详见图一)
二、审评审批提速
CDE审批资料大量积压严重拉低了审评审批速度。
2015年开始,国家药监局通过大力消除审评积压,提高审评审批速度,并开辟优先审评、特别审批和突破性疗法等多种加速审评审批通道,大幅提高审评审批速度,缩短了新药上市时间。
2022年4月,我国新药获批上市较美国新药获批上市仅落后了不到半年(0.4年)时间,只有2012年中美新药上市时间差4.7年的不到10%(8.5%),新药审评审批速度大幅加快。如九价疫苗在我国只用8天即获批上市。
据《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》分析,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后,IND审批时间缩短了414天,NDA审批时间缩短了441天。(详见图二)
三、鼓励创新
要从长远解决用药难问题,必须加强我国药企自身的研发能力,为此,相关部门通过提高新药纳入医保的速度和数量,出台短缺药、儿童药和罕见病药等鼓励目录,以及港交所18A和科创板为新药研发打通了融资和退出通道等方式,形成了鼓励医药创新的良好环境,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
据CDE副主任王涛和北大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崔一民团队在《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》发文分析,近10年(2010~2020年),我国共有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(IND)1636个,获得批准的有1404个。其中,2015年44号文发布后,数量增长迅速,IND申请数由2015年的106个增加到了2020年的428个,5年增长了3倍,获批的IND由2015年的74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393个,5年增长了4.3倍。(详见图三)
02 买得起
虽然获批上市的新药多了,但很多新药因价格太贵而致很多患者买不起。
要想让更多患者买得起,首先要能报销(进医保目录),同时还得降价。
一、能报销(进医保)
1、纳入快
2017年之前,国家医保目录要最长达9年才调整一次,从2017年开始,每年就可进行一次医保谈判,大大加快了新药纳入医保的速度。
2021年经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的品种,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间隔仅为1.2年(14个月),只有2017年时间间隔4.5年(54.2个月)的四分之一,新药纳入医保的时间大幅缩短。(详见图四)
2、纳入品种多
我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总数由2016版的2196个增加到了2021版的2860个(西药1264、中成药1315个),5年增加了30%,医保目录的扩容使更多的品种可以报销,大幅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。(详见图五)
二、降价
如药价太高,即使纳入医保后能报销一部分,仍有很多患者负担不起。
于是,药品降价风暴随即于2017年展开。医保目录外的,通过谈判(简称国谈)先降价再纳入医保,医保目录内的非独家药品通过带量采购竞争降价。
1、医保谈判
国家医保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在今年6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例行吹风会上表示,我国的进口药品普遍谈出了全球最低价。
在2017~2019年的前三批医保谈判中,每次都还有部分品种的谈判价高于国际最低参考价,分别有10个、1个和4个,2017年时谈判平均价还高于国际最低参考平均价7%,2018年开始,谈判价全部低于国际最低平均价,2018和2019年的谈判价分别较国际最低参考价低了32%和39%。
2020年所有品种的谈判价就都低于国际最低参考价了,2020年的谈判平均价比国际最低参考平均价低40%。
据国家医保局初步统计,截止2022年4月底,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,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为患者减负约3100亿元。4年来,累计有500多个药品纳入医保药品目录,同时也有近400个疗效不确切、临床可被更好替代的药品调出目录。(详见图六)
2、带量采购
据国家医保局数据,截止今年8月底,我国已开展了7批国家药品集采,共覆盖294种药品,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金额的35%,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%。连同高值耗材的国家集采,累计节约费用在3900亿元左右。(详见图七)
03 买得到
尽管“用得上、买得起”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,但买不到(进得了医保、进不了医院)又成为新的难题。
为此,去年5月,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健委出台了《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“双通道”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》,旨在解决买不到的问题。
截至6月底,除275个谈判药品在全国18.41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外,“双通道”药店数量已经突破3900家。其中山东、浙江都已超过400家,分别为438家和421家,湖南(398家)、江苏(385家)、四川(328家)、山西(310家)和江西(301家)等5省也都超过了300家。
广东的广州、汕尾纳入双通道的品种最多,为291个,青海位居第三(286个)。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西藏和宁夏都纳入了275个药品。(详见图八)
十八大以来,我国药物可及性已大幅提高,“用得上、买得起、买得到”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。
声明:本文系转载内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我方观点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方留言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