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0571-86692169

流感频发,这类中成药可应对

发布时间:2023-11-01

来源 |赛柏蓝


01
流感病例翻倍

中医药治疗可应对


2023年11月1日是第六个“世界流感日”。

10月23日,国家疾控局最新发布的2023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,流行性感冒是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最高的病种。

自7月以来,国内流感报告病例数持续上涨,从7月的4.8万例、8月的6.1万例进一步上涨至9月的16.9万例,流感7月至9月间在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7.5%、15.1%和29.3%,连续两月呈翻倍态势。

2023年9月全国丙类传染病疫情概况

不同于普通感冒,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。
普通感冒临床表现一般为流涕、鼻塞、低热等,症状较轻,一般会在1周内自愈,很少出现并发症;而流感传染性强,对器官损伤相对较大,可出现肺炎、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,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。
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流感每年可致约5%-10%的成人、20%-30%的儿童感染,在全球造成约300万-500万严重病例,以及约29万-65万例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1
除了部分常用的抗病毒化药外,各地发布的防治方案显示,中医药也是流感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流感病毒感染亦属于中医“疫病”的范畴,流感病毒与此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病毒性肺炎存在共性机制,彼时疫情防控中使用的“三药三方”也与流感中医药治法存在共通之处,包括化湿败毒方、清肺排毒汤、宣肺败毒方等。
以化湿败毒方为例,该药方由首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研制,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,能降低疾病转重率,缩短核酸转阴时间,改善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。
按照中医“异病同治”的理念,化湿败毒方也可治疗流感等由“湿毒热”三种外邪侵袭人体引起的中医症候和对应的西医疾病,一方面清上焦风热,一方面化中焦湿浊,使湿毒热邪从下焦排出,形成排出湿毒的通路。

02
传承中医理论精华

“经典名方”向“经典产品”转化

中药复方制剂化湿败毒颗粒是化湿败毒方的成果转化,是中药注册分类改革后首次按照《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》(2020年第68号)“3.2类 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”审评审批的品种,于2021年3月2日获批上市。

疫情期间,化湿败毒颗粒先后被北京、上海、湖南、福建等多省列入当地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》,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(试行第十版)》,化湿败毒颗粒被明确应用于轻型/中型/重型/危重型的救治。

作为我国首批自主创新的抗疫中药,化湿败毒颗粒继承了中医理论精华,由《伤寒论》中的麻杏石甘汤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藿香正气散、《瘟疫论》的达原饮以及《温病条辨》的宣白承气汤等经典名方化裁而来。

其中,麻杏石甘汤是《伤寒论》经典方剂之一,清宣肺热第一方,其功效为清热、宣肺、透表开闭。
而霍香正气散源于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被历代医家称为:祛湿圣药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,是治疗胃肠型感冒的经典方剂。为何突出胃肠型?因为西医的胃肠型感冒,对应了中医感冒证型中的暑湿证或湿热证,藿香正气散正是中医中常用来对付湿邪的重要组方。
另外,达原饮也是对付湿邪的一员大将,主治“温疫初起,疟疾”,以湿邪致病为主。
清朝吴瑭《温病条辨》的“宣白承气汤”,则采用宣肺通腑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。
该方苦、辛并重,寒、温并用,药物主要作用于肺、脾、胃三经,体现出该方顾护脾胃正气、解表与清里并重的特点。既要解表祛邪、和中化湿,又要顾护脾胃、扶正托邪,防止邪气入里传变,为“截断之法”
整个方子既能驱邪,又能顾护正气,不至于驱邪太过导致正气不足。正是方义的寒温并用,大大拓宽了化湿败毒颗粒的适用范围。
化湿败毒颗粒可改善流感患者的发热、咳嗽、乏力、肌肉酸痛、咽干咽痛、食欲减退等症状,适用于老人、儿童及伴有基础疾病等流感高危人群。
今年9月发表于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》的一项题为《基于转录组学的化湿败毒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作用机制》的研究也显示,化湿败毒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治疗作用。

该研究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,结果显示,化湿败毒方高剂量组对病毒载量的抑制率达到58.11%,超过奥司他韦组52.25%的抑制率2;另外,化湿败毒方对延长存活时间、降低肺指数等指标有积极效果,对应组别小鼠的肺组织细支气管、间质炎症、瘀血、肿胀等病变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。

从传统组方用药到现代医学研究,化湿败毒颗粒对流感等疾病具有良好疗效已被反复验证,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“疫病”的临床价值。

声明:本文系转载内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我方观点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方留言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